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1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435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352篇
地球物理   371篇
地质学   898篇
海洋学   205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碳酸盐矿物是MVT型铅锌矿床最为常见的热液蚀变矿物,记录了成矿流体特征,其元素或同位素组成对示踪和定位矿体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由于该类矿床中碳酸盐矿物成因多样,单一的岩相学观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与成矿有关和无关的方解石,需要辅以地球化学手段来确定方解石成因。本文利用钻孔编录、岩相学观察、C-O-Sr同位素和原位微量与稀土元素组成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青海多才玛超大型MVT铅锌矿床中与成矿有关和无关两期方解石的矿物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多才玛矿床成矿前方解石(Cal1)空间上与矿体无相关关系,遍布于中二叠统九十道班组灰岩内,阴极发光呈暗棕色至棕黄色,无明显生长环带;成矿期方解石(Cal2)主要产于铅锌矿体内及其上盘围岩中,多呈砂糖粒状-皮壳状充填于围岩裂隙和溶孔内,阴极发光呈暗黄色至亮橙色,常发育生长环带。相对于Cal2, Cal1与围岩的C-O-Sr同位素组成更为接近,这表明水岩反应期间,Cal1组成受围岩影响更大,Cal2组成受影响更小;相比于Cal1,Cal2具有较高的Mn、Fe、Zn、Pb含量和U/Th、V/Cr值以及较低的LREE/HREE值、Mg、Sr含量和弱的Ce负异常,指示成矿...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地裂缝场地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特征,以西安地裂缝场地为研究背景,分别考虑独立基础、片筏基础、桩基础和桩筏基础上的框架结构,对结构峰值加速度、层间位移等动力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和影响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地裂缝附近场地上的结构加速度响应和层间位移响应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动力响应峰值随着距地裂缝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放大效应的影响范围约为24m,此范围内的结构需提高抗震设防水平;(2)结构的峰值加速度随层高的增大而增大,整体呈现出“S”形,层间位移角随层高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二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盘效应”,即上盘结构响应强于下盘,且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上、下盘结构动力响应差异进一步扩大,上盘效应愈发显著;(3)片筏基础、桩基础和桩筏基础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接近,而独立基础结构的加速度与前三者差异明显,但随着楼层的增大,基础形式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逐渐减弱;(4)上、下盘结构的峰值加速度、峰值位移大小及峰值出现的时间等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地震波经过地裂缝时发生复杂的反射和折射,结构受到非一致性激励造成的.  相似文献   
93.
A simple relation between pore pressure change and one-dimensional surface deformation is presented. The relation is for pore pressure change in a confined aquifer that causes surface deformation. It can be applied to groundwater models of any discretization and is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The estimated surface deformation from model results can be compared to observed surface deformation through geodetic techniques such a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Model parameters then are constrained using the observed surface deformation. The validity of this relation is shown through constraint of model parameters for surface uplift due to pore pressure increase caused by wastewater disposal injection.  相似文献   
94.
In this paper, an improved version of locally linear Embedding is proposed. In the proposed method, spectral correlation angle is invited to describe the distance between data points, which is expected to fit the hyperspectral image (HSI). The neighborhood graph of the data points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supervised method.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supervised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s, the weight factors, which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transform, are adaptively achieved. In this way, the input arguments of original algorithm are not increased. To just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on two H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separability of HSI especially in low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95.
96.
通过对北极斯瓦尔巴特( Svalbard )岛Longyearbyen台站的 极光扫描光度计和地磁 观测数据在地磁亚暴膨胀相期间的对比分析,发现扫描光度计记录中的极光边缘的快速极向 运动和地磁数据x分量的陡峭负弯之间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地磁数据可用来研究两极 高纬 地区极光亚暴的地磁共轭特征. 对南极中山站、挪威Troms Svalbard台链和东格陵兰岛 地 区共15个地磁台站在7个典型极光亚暴事件中的地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 中山站的地 磁共轭点位置存在明显的漂移特征,漂移的范围在斯瓦尔巴特岛与东格陵兰岛之间,纬度值 与CGM模型值近似.  相似文献   
97.
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已建立多个表土低频磁化率-气候转换函数,为黄土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了关键方法.但是表土磁化率变化的气候控制因素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同时,低频磁化率部分受到沉积作用的影响,需要寻找气候意义更明确的指标.我们系统采集了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表土样品,运用相关、回归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候要素及其季节变化对表土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湿度是控制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有影响,月降水变率较小的地区磁化率较高.在此基础上,选择反映成壤磁性颗粒组分的频率磁化率,建立了频率磁化率-年均降水量的转换函数,为黄土古气候定量估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
淀粉粒分析在国内外环境考古学研究中得到了大量应用,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淀粉粒分析、石器功能与植物利用关系的现代过程研究.本研究针对石刀这一新石器时代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工具开展现代过程的模拟实验,尝试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验证石刀功能及其加工的植物类型.我们利用打制的简易石片模拟石刀,对未成熟和成熟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进行了共两次割穗操作,提取并观察石片割穗后不同部位表面残留物中的淀粉粒形态及其组合.实验结果表明,石片表面残留物中的淀粉粒主要来源于小麦秸秆;小麦秸秆淀粉粒的A型和B型淀粉粒(未成熟和成熟小麦秸秆淀粉粒——A+B型淀粉粒,含量分别为90.91%和92.59%)分别与其成熟籽粒的A型和B型淀粉粒形态、大小相似,具备形态鉴定的特征;小麦秸秆中还发现了独特的多面体型淀粉粒(未成熟和成熟小麦秸秆多面体型淀粉粒含量分别为9.09%和7.41%),这是小麦种子中缺少的类型.根据本次现代实验模拟的结果,考古遗址出土石刀上提取到的淀粉粒很可能来自于植物收割(或切削)过程的残留物,结合淀粉粒分析、石刀形制和出土状况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出土石刀功能与古人类植物利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
根据对长江口水下三角洲31个表层样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的测定,得出了粒度及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利用C/N比分析有机质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介于3 ~8Φ之间,存在由陆向海变细的趋势;2)TOC含量在0.1% ~1.2%之间,平均值为0.52%;TN含量介于0.02% ~0.08%之间,平均值为0.057%.TOC和TN含量的分布特征相似,具有自陆向海、由低至高的变化趋势,这主要是受到沉积物粒径的影响,但是TOC在崇明岛东侧和九段沙东侧有两个高值点,可能与人类活动或局地因素有关;粒度校正之后,TOC含量在0.40%~1.67%之间,平均值为0.68%;TN的含量介于0.05%~0.10%之间,平均值为0.07%.TOC含量在近岸地区略高,TN含量是北部地区略高于南部地区,并且TOC和TN都在崇明岛东侧和九段沙东侧有两个高值点;3)C/N比值在6~16之间,平均值为9.6;利用C/N比值估算得到的陆源有机碳含量在35% ~ 90%之间,平均值为60%.C/N比和陆源有机碳含量在长江口南支外围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较高,表明南支带来了大量的陆源有机质入海,并呈舌状向东北方向凸出;而在长江北支附近其值相对较低,表明北支径流影响相对减弱,潮流作用相对增强.研究表明,长江南支是主要的陆源有机质入海通道,而进入水下三角洲之后陆源有机碳分布受到了河口混合过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泰国东北部新生代硅化木十分丰富且保存完好。经对23 件木化石标本研究,已鉴定出真双子叶植物6 科7 属约13 种,包括Canarium sp. ( Burseraceae) ; Terminalia sp. vel Combretum sp. ,Terminalia sp. ( Combretaceae) ; cf. Irvingia sp. ( Irvingiaceae) ; Cynometroxylon holdeni,Cynometroxylon sp. ,cf. Cynometroxylon spp. ,cf. Millettia spp. ( Leguminosae) ; Careya spp. ( Lecythidaceae) ; Azadirachta sp. ( Meliaceae) ; 以及其他4 个分类群( 分类位置待定) 。这些高度分化的古植物群显示出与泰国东北部现存的混合落叶林、干旱阔叶林和干旱常绿林非常相似的特征,反映了该地区当时的古气候是近于湿润的热带疏林草原气候( 热带干湿气候)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